服务热线
400-0666-060
11月19日,记者走进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以往人头攒动的开标场景已悄然改变,“不见面开标”与远程异地评标借助“互联网+”成为常态。宁夏商建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利平感慨道:“现在投标全程线上办,电子保函一键申请、即时开具,一天就能办完过去跑好几趟的事,还不用压占大额保证金。”
近年来,石嘴山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持续优化交易流程,构建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体系。通过建立“全流程跟进、全周期服务”机制,主动对接相关部门,为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、黄河宁夏段治理等重大项目提供政策咨询与流程指导,保障项目高效落地。目前,该市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已实现“电子化”“不见面开标”双100%,累计为688家市场主体开具电子保函1737份,担保金额3.63亿元。交易档案电子化让企业彻底告别纸质材料,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。
线上“不见面开标”
数字赋能打破了地域壁垒。2024年,黄河宁夏段治理项目创新采用“1+N”远程异地评标模式,成功联动山东、内蒙古等地专家资源。“跨区域合作有效弥补了本地专家资源不足,评审也更专业全面。”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孙志权介绍。2025年3月,全区首个交通类跨省评标项目落地,积累了可复制经验。随着与山东滨州、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多地合作机制建立,该市已完成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7个,交易金额13.12亿元。
为保障跨省评标规范透明,石嘴山市出台《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程》,配备独立评标厅、多因子人脸识别、音视频监控等设施,实现主副场实时交互、同步评审、全程留痕。开标前专人联调系统、解读评标办法,专家抽取至签章归档全程无障碍。10个“工位式独立评标舱”与信用评价机制协同发力,以“技术+制度”双保障维护交易公平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石嘴山市累计为全市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提供585场次、1074个标段主场服务,交易金额105.706亿元。在五地市率先承接政府集中采购代理业务,已组织实施集采项目202场次227个标段,交易金额3.956亿元。
(来源:宁夏日报)